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wǎng)7月2日消息(記者 符彩云 通訊員 余楊明)7月1日,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三亞南山港公共科考碼頭項目碼頭綜合用房主體結構順利封頂,標志著該項目正朝著2023年底完工目標穩(wěn)步推進中。
三亞南山港公共科考碼頭項目碼頭綜合用房主體結構封頂。中交二航局供圖
據(jù)悉,三亞南山港公共科考碼頭工程作為國內在建的“首座公共科考碼頭”項目,建成后將填補國內“公共科考碼頭”資源空白。該工程建設內容包括新建科考船泊位及科考船保障泊位、下水滑道和船臺等。項目陸域面積約6.59萬平方米,由科考碼頭區(qū)和科考船保障區(qū)組成,分別布置10座建筑單體,總建筑面積為1.06萬平方米。其中碼頭綜合用房總建筑面積1705.6平方米,是項目陸域建筑最大單體,采用4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總高度19米(含屋面構架)。建成使用后,可滿足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各科研機構科考實驗及科研設備維修等需求,將更好地服務于南海深??瓶荚囼灱芭R港產(chǎn)業(yè)發(fā)展。
(資料圖片)
三亞南山港公共科考碼頭項目全景圖。中交二航局供圖
看到項目得以順利推進,項目經(jīng)理譚永安感慨萬千,數(shù)月前的一幕仍歷歷在目:隨著“粵廣州工0089”起重船吊鉤緩緩上升,項目的“攔路虎”3座大型沉箱成功被整體移走?!靶路桨覆粌H加快了施工進度,而且填補了國內水下智能化拆除大型水工結構的技術空白?!?/p>
起重船整體回收沉箱。中交二航局供圖
譚永安介紹,三亞南山港公共科考碼頭工程要新建下水滑道,但是滑道的一端是已建成的由3座大型沉箱構成的滾裝碼頭,一個沉箱就有4層樓高,重達600噸,相當于一百頭成年亞洲象的體重。沉箱移除一直是行業(yè)難點,更讓項目團隊感到棘手的是,因海水腐蝕性強,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沉箱結構岌岌可危,就好比年久失修的老房子,稍微移動就會面臨著崩塌的風險,大大增加了沉箱移除難度和安全風險。
對此,項目團隊最先想到用傳統(tǒng)的繩鋸分塊切割沉箱工藝。利用繩鋸將沉箱分割成小塊后,再進行打撈。然而,水下固定繩鋸轉向輪十分艱難,繩鋸也經(jīng)常卡住無法處理,分塊切割猶如“螞蟻啃大象”。項目團隊只能重新查閱資料,但可供參考的案例寥寥無幾。
“解鈴還須系鈴人,沉箱怎么安裝下去的,我們就怎么回收上來?!倍啻渭夹g研討后,項目技術負責人李子俠提出的整體回收思路得到一致認可。但方案實施并不順利,新方案需要對沉箱墻壁環(huán)境進行全方面調查。然而,潛水員初次下潛后發(fā)現(xiàn),幾十米深的水下能見度極差,水文資料又不足,還很容易遇到外漏鋼筋頭、尖銳塊石、回旋急流等危險。如何摸清水下結構情況,成了久久盤旋在譚永安心頭的難題。
起重船吊具安裝。中交二航局供圖
“如果能像無人機那樣懸停拍攝,問題不就解決了嗎?”偶然間,譚永安從航拍無人機得到靈感。于是,項目團隊借鑒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施工經(jīng)驗,自主研發(fā)了水下智能可視化設備。技術人員只需通過遙控器操控設備進行水下位移,實時畫面就能通過無線數(shù)據(jù)傳輸至電腦終端,解決了水下沉箱環(huán)境的調查問題。
經(jīng)過多次水下可視化物探后,沉箱周圍障礙物均已清理干凈,具備起重吊裝條件。但很快,新的問題隨之而來、吊裝需要重新在沉箱墻壁上鉆取吊裝孔,使用的水下電錘震動幅度太大極易發(fā)生漏電風險。“能否不用電,改用其他動力?”有人提出了新的想法,“可以試著將電錘改成液壓軸承方式。”這就像用風帶動風車轉動一樣,利用液壓水流驅動渦輪轉動產(chǎn)生動力,并不直接使用電流,杜絕了觸電危險。循著新思路,在查閱了大量資料并經(jīng)過反復試驗優(yōu)化后,譚永安帶領團隊用液壓機改進了水下電錘。使用時只需將液壓水鉆機附著在沉箱墻體,環(huán)切刀片通過導向架勻速鉆進,順利完成鉆孔任務。
如今的下水滑道區(qū)域不再冷清。機器轟鳴、人頭攢動,三亞南山港公共科考碼頭項目現(xiàn)場又是一片繁忙景象。項目全體人員鉚足干勁,繼續(xù)向著下一節(jié)點沖刺。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