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與預制菜的拉扯,消費者對預制菜的愛恨,總是時刻挑動著多方神經。近日,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fā)現,預制菜工廠里的明星訂單、餐廳熱賣單品——酸菜魚在不同餐廳的售價、用材、制作方式上均有差異。當問及酸菜魚是否使用預制菜時,30余家餐廳均說了“不”,但65%受訪餐廳的魚并非后廚現宰殺。定義混淆、標準模糊等成為當前行業(yè)的現狀,給這盤“預制菜”下定義或是當務之急。
加工出品酸菜魚涌入后廚
【資料圖】
餐廳里多少酸菜魚是現制的?非活魚在店內加工后上桌算不算預制菜?活魚現制就能完全規(guī)避預制菜?當餐廳將一盤酸菜魚端上餐桌,亦或零售渠道售賣的酸菜魚,消費者始終困惑除了用餐場景不同,碗里的酸菜魚到底出自誰手?餐廳廚師做的是不是和自己在零售渠道買的酸菜魚同出一處?
預制菜加速面向C端后,消費端的爭議不減,尤其是在餐廳是否可以或者是否被允許使用預制菜的問題上,多方討論始終難有定論。在預制菜愈發(fā)火熱的今天,又有多少餐廳敢承諾酸菜魚與預制菜毫無關系呢?
對此,北京商報記者走訪并致電不同品牌門店的30余家售賣酸菜魚的餐廳,調查涉及的餐廳既包含太二酸菜魚、魚你在一起、渝是乎酸菜小魚、姚姚酸菜魚等主打酸菜魚的連鎖品牌,還包括峨嵋酒家、辣婆婆、渝八斗·江湖菜小館、張記0826·金牌水煮魚等售賣酸菜魚的餐廳。售賣形式上,酸菜魚分為按斤和按份售賣,不同品種的魚類售價不同,一份售價約30-200余元之間不等。
當詢問菜品是否是由預制菜制作而成,得到的結果多為:不是預制菜但并非活魚現制。調查過程中,30余家餐廳并未承認店內的酸菜魚為預制菜,但問及魚是否為后廚現宰殺時,65%的餐廳表示使用的是購買的冷凍巴沙魚塊和中央廚房配送的魚片。矛盾點由此而來,從哪個環(huán)節(jié)開始由后廚完成才不算預制菜,工廠提供的預制菜為何會源源不斷地輸入到餐廳后廚?
預制菜在消費端一團謎,銷售端從業(yè)者也說不清楚。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fā)現,大部分餐廳工作人員對于“預制菜”一詞并不敏感,甚至還有工作人員并不清楚什么是預制菜。
一家你的心跳酸菜小魚門店工作人員就果斷否認了門店的酸菜魚是預制菜制作而成。他表示,預制菜是提前加工打包好的產品,儲存時間較長,加熱后便可食用;但門店內用來制作酸菜魚的酸菜是腌制好的,蔬菜也都是當天準備,盡管用的是冷凍巴沙魚,但與預制菜概念不同。從上述調查可見,少有餐廳能做到主材、輔材均完全現制,店員對預制菜概念的認知也較為模糊。
消費者有無知情權和選擇權
預制菜的確能提升消費者在家做飯的便捷度,但這事放在餐廳里,消費者未必愿意買單。
2022年,#餐廳使用預制菜是否需告知顧客#登上熱搜,不少消費者直言,去餐廳吃飯就是為了現炒現吃,如果是預制菜還不如在家點個外賣。更多消費者希望餐廳有應對方式:可以接受預制菜,但餐廳應提前告知,讓消費者有知情權和選擇權。
餐廳是否告知消費者店內食用的菜品為預制菜這事早已引發(fā)了討論。今年1月,中國消費者協會發(fā)布的2022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中,預制菜產品品質及應用場景存在侵權隱患排名第四,社會影響力達到了87.5。其中包括由于一些餐飲商戶或有意或無意地隱瞞了餐品由預制菜制作的情況,導致希望品嘗廚師現炒餐品的消費者感覺“受到了欺騙”。希望使用預制菜的餐飲企業(yè)也要做好告知工作,以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維護市場公平競爭。
的確,相較于餐廳內使用預制菜,消費者似乎更在意的是自己知道不知道這件事,以及主動還是被動告知。在北京商報的調查問卷中“您是否接受在餐廳門店使用預制菜”一問題中,近85%的消費者選擇了接受,但需告知。由此可見,大部分消費者其實并非介意餐廳內使用預制菜的行為,但消費者需要提前被告知,擁有知情權和選擇的權利。
“是否預制”標注出來有多難
消費者迫切希望能在進店前就知曉,但是當爭議不斷時,餐廳將“是否預制”標注出來到底有多難?
一位連鎖餐廳老板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餐廳之所以沒有公開標注“預制菜”,主要在于兩個方面。首先,當前消費者對預制菜的認知度并不高,概念處于初期階段。同時,預制菜行業(yè)高速發(fā)展,其產業(yè)集中暴露出眾多問題,很容易對餐飲門店產生一定負面影響。
“預制菜并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和劃分?!币晃粸轭A制菜企業(yè)提供原材料的供應商給出了另一導致餐廳恐于明確標注的解釋:中國餐飲業(yè)的發(fā)展離不開餐飲工業(yè)化,如何定義菜品是否為預制菜是當前的問題。
以凈菜為例,一些連鎖餐飲品牌尤其是自建中央廚房的餐企都是通過中央廚房將蔬菜等原材料預處理為凈菜,再通過冷鏈運輸至餐廳,該方式縮短了后廚處理菜品的時間和流程,提升效率并減少損耗。在這個過程中,凈菜在當前預制菜定義劃分中就屬于即配類預制菜。
現階段,預制菜尚未形成統(tǒng)一和標準的定義。一般而言,業(yè)內將預制菜分為四大類,即食類,如八寶粥、即食罐頭;即熱類,如速凍湯圓、自熱火鍋;即烹類,如需加熱烹飪的半成品菜肴;即配類,如免洗免切的凈菜。
即便認知尚未形成,但在市場端,餐企還是積極應變。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fā)現,已有部分餐廳打出了不使用預制菜的招牌,也有品牌開始將預制產品在菜單中明示。該舉動可見,預制菜有需求市場且不能單以好壞做唯一的評判標準。預制菜行業(yè)也在根據市場和消費的需求快速裂變和細分化。
在餐飲行業(yè)發(fā)展的過程中,預制菜讓人又愛又恨,算是個新名詞但并非新產物,早就在后廚中占有一席之地。上世紀90年代初,肯德基、麥當勞等品牌進入中國市場,一些工廠開始為其配送半成品菜,2000年后,生產預制品的餐飲企業(yè)、公司大量涌現。
廣東省食安保障促進會副會長朱丹蓬表示,預制菜火爆有多種因素疊加:疫情影響、消費升級,以及懶人效應持續(xù)升溫,促使預制菜從幕后走向臺前。目前消費端對預制菜的接受度仍不高,還需要時間培育。隨著行業(yè)規(guī)范化發(fā)展,一些標準的出臺會加速行業(yè)的完善性。
如何解開談預制菜色變的心結
預制菜發(fā)展正處于0到1累積的階段,無論是生產還是消費都在飛速裂變,難免會出現質疑聲音,但這些并不會成為阻礙預制菜發(fā)展的絆腳石,反而是助推行業(yè)趨向規(guī)范化、合理化、透明化、標準化的助推器,以快速實現良性發(fā)展。
相較于兩年前,消費者對預制菜的接受度已有所提升,更多糾結于品質和健康是否可以保證。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所發(fā)布的2022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顯示,消費者愈發(fā)重視安全和營養(yǎng),但預制菜卻屢被曝出存在質量參差不齊、口味欠佳、標識信息標注不全等問題。
在中國預制菜產業(yè)聯盟研究院院長昕源看來,預制菜發(fā)展早期階段會存在各種各樣的認知不清、標準不明以及選品不準等情況,這也致使很多消費者和渠道側對預制菜采購存在鮮明的興奮點和困難點。隨著C端預制菜發(fā)展,這一領域未來也將在場景、品質等方面逐漸分級分層發(fā)展,在標準化和規(guī)格化程度不斷提高下,相信消費端需求會不斷被滿足,從而接受度和認可度也會逐漸提升。
健全預制菜標準體系建設,完善產業(yè)監(jiān)管制度將是消費端、市場端以及整個產業(yè)端期待的發(fā)展方向。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認為,建議相關部門明確預制菜定義、范圍,以及相關管理原則,兜牢預制菜的食品安全底線,維護行業(yè)健康發(fā)展。同時,圍繞預制菜全產業(yè)鏈建設配套完善的標準體系,對風味復原、食品添加劑使用、微生物控制、標簽標識管理等進行規(guī)范。此外,還要完善產業(yè)監(jiān)管方式,提高準入門檻,加強生產資質審核,提高產業(yè)的整體素質。只有標準統(tǒng)一和嚴格監(jiān)管,才能夠實現規(guī)模化的效率提升,助力產業(yè)長遠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