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網訊(通訊員 李鑫波)日前,2023年第一季度“貴州好人榜”名單發(fā)布,興仁市城南街道鷓鴣園村的“種樹能人”楊正林榮登貴州好人榜“助人為樂”好人。
(資料圖片)
【2023年第一季度貴州好人名單發(fā)布】
從一棵樹到一片林,誓把荒山變森林
198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18歲的楊正林帶領村里的幾名小伙伴,承包了一公路沿線的植樹造林項目,當得知自己在公路旁石旯旮里種下的樹成活率非常高而受到表揚時。楊正林便萌生了要在村里山高路陡、人跡罕至的荒石山上種杉樹的想法,村民們對楊正林的想法也不認可,大家都認為在如此貧瘠的高山梁子上能種樹成功的幾率太渺茫,勸他還是不要白費力氣。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楊正林還是決定“賭”一把,如果能成功,成片的幾萬畝荒山梁子不就成“有用之地”了嗎?1985年11月,楊正林在眾人的反對聲中,義無反顧地利用自家300余畝荒石山,開啟了他的植樹造林生涯。
砍刀、鋤頭、背簍是他一天的行囊,開荒、育苗、挖坑是他的日常。通過日復一日的勞作,楊正林用了兩年多時間,終于完成了300余畝的開荒種樹任務。當他回過頭來,看到自己在荒石山上種下的杉樹不僅成活率高,且長勢也不錯時,這讓他忐忑的心徹底放下了。于是,他決定繼續(xù)在荒石上拓荒種樹,誓把“一文不值”的荒石變成搖錢樹。于是,楊正林與其他村民商議,采取村民出荒山、由楊正林種樹并管護,待樹木成材后,按四六分成獲取收益。經過不斷的栽種,楊正林又造林600余畝。
【楊正林攜帶兒子、女婿巡山護林】
成活率高、樹坑深淺適宜、株距掌握均衡……楊正林在造林過程中逐漸積累了不少經驗,他因此成為小有名氣的種樹能人,許多林場老板、造林項目負責人來找他種樹,楊正林借機邀約村里的壯勞力人員,組建了一支專業(yè)造林隊,在接下來的時間,無論是公路沿線種樹、還是珠防工程造林,無論是興仁區(qū)域,還是外地,都留下了楊正林和他造林隊的身影,據不完全統(tǒng)計,楊正林和他的造林隊在各地造林達20余萬畝。
由于多年在外承攬造林工程,這讓楊正林積累了一些資金,1998年1月,楊正林承包了村里數嘎梁子的2000余畝荒石山,用了1年多時間便完成了2022畝植樹造林。自那以后,一個小木屋和近3000畝的林地就是楊正林的全部生活。楊正林也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植樹造林達人。2007年,楊正林注冊成立了興仁市數嘎生態(tài)林場,成為寥寥無幾的以個人名義獨資開辦的民營林場。
從上一輩到下一輩,兩代三人齊上陣
2010年,單打獨斗的楊正林有了新幫手,剛從部隊退役的未過門女婿曹南京,決定和岳父一起植樹造林。
由于曹南京在部隊受過專業(yè)訓練,不僅有過硬的身體素質,還有不怕苦、不怕累、頭腦靈活等優(yōu)秀品格,有了女婿的加入,楊正林植樹造林的信心更足了。此后,兩把砍山刀,一輛摩托車,父子倆不是在巡林、就是在育林。
“繼續(xù)擴大自己的造林規(guī)模!”父子倆商量后又做出了新的決定。2013年,他們將之前種下的樹林在銀行進行抵押貸款后,又開啟了新一輪造林之旅。他們將義龍新區(qū)雨樟鎮(zhèn)并嘎村上數嘎組的荒石山流轉過來,父子倆用了1年多時間,就帶領工人完成了723畝的荒山造林。
2015年,楊正林的兒子楊大軍即將大學畢業(yè),對于兒子的未來,楊正林和兒子都心懷忐忑:“留在大城市發(fā)展?考公務員進入體制?回家一起植樹造林?”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和長談,楊正林和兒子楊大軍決定:把“種好樹、育好林”作為一家人的終身事業(yè)來奮斗。
【楊正林的林區(qū)一角】
“護得青山常在,需要一代人一代人的不斷接力!”2015年7月,大學剛畢業(yè)的楊大軍,便帶著自己“新”思路一頭扎進了山里。
雖然楊大軍在大學學習的是管理,但他聰明好學,不久便掌握了許多育林護林以及林下藥材、林下經濟作物種植的相關知識。這讓一家人的干勁更足、思路更清!
2016年,為了繼續(xù)造林,楊正林和兒子、女婿商議決定,又以已種植的部分成材林為抵押,貸款160萬元,流轉城南街道保駒村老八寨組和上壩組2000余畝荒山繼續(xù)造林,2年時間,十幾個山頭種上了60多萬棵杉樹苗。
從1985年到2017年,32年間,通過兩代人的不懈奮斗,楊正林一家共完成造林6500余畝,所造林的成活率均在95%以上,撫育率、管護率均超國家規(guī)定要求。楊正林一家的造林成效也受到各級黨委、政府和林業(yè)主管部門的好評,并給予大力支持。楊正林因此榮獲全國綠化獎章、黔西南十佳造林大戶獎章、黔西南州速生林種植大戶獎章、黔西南州“文朝榮”個人獎林業(yè)種植能手等榮譽。
從一家種到家家植,荒石山上創(chuàng)奇跡
“孤木難成林”,要想把更多的荒石山變成“綠色海洋”,單靠一兩戶人家種樹是不行的,楊正林在造林之初就意識到了這一點。為此,楊正林還特意建設了100余畝杉木育苗基地,除了供自己造林用苗外。還向鄉(xiāng)親們承諾:“只有鄉(xiāng)親們愿意拓荒種樹,所有的幼苗我由我免費提供!”
“哪有這么好的事嘍!”起初,鄉(xiāng)親們還以為他在開玩笑,大家都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找到楊正林要樹苗,可楊正林說話算話,不僅一分錢不收,還幫助鄉(xiāng)親們精心挑選。
“不僅不收錢,遇到遠的和年紀大的老人來拉苗,就叫我和姐夫送,能送到地里就不送到家里,能送到家里就不送到村里。”對于自己的送苗經歷,楊大軍成就感滿滿。
正是有了楊正林免費樹苗的供給,一時間,村里村外的老百姓在陡峭的高山梁子上掀起了造林熱潮,這些年,楊正林免費贈送給鄉(xiāng)親們的杉木幼苗多達500余萬株。此外,他還經常組織村民通過現場觀摩、現場操作等方式向鄉(xiāng)親們傳授種植、管護等經驗。在他的帶領下,如今,周邊6個村的1500余戶村民共植樹造林4萬余畝,讓所有的荒石山全部披上了綠裝。
從一家護到家家管,科技護林消隱患
“種林千日功,著火一日崩!”這讓楊正林一家深深認識到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如果管理不好,這么大的林區(qū)一旦遭受火災,那我和鄉(xiāng)親們的損失將無法估量。”之前的森林防火,只能靠宣傳和人工巡查,這么大片林子,只有楊正林和女婿每天在林區(qū)穿梭,防火壓力非常大。
【楊正林的林區(qū)一角】
2015年,剛參與林區(qū)管護的兒子楊大軍便感受到了辛苦且效果不理想的巡林方式,楊大軍提議,購買無人機來巡林。從那時起,楊大軍購買的第一臺無人機加入了防火隊伍。從當初的飛行直徑500米、2公里、再到現在的10公里,無人機在不斷更新的同時,護林面積也在不斷擴大。
“無人機在護林工作展現了大作為,不僅守護了自己的林區(qū),還守護著其他老百姓的林區(qū)?!弊鳛闊o人機技術員的楊大軍深有體會。8年來,用無人機發(fā)現火災隱患20余起,均得到及時妥善處理,未造成任何損失。同時,楊大軍還積極探索把無人機運用在林地測量,項目規(guī)劃和樹木生長監(jiān)測等方方面面,大大節(jié)約了林區(qū)管護成本。
火災重點在防,但是要真真正正做到就算發(fā)生火災也要將損失降到最低,就必須建設防火通道和打造隔離帶,加之,自己和鄉(xiāng)親們之前種植的許多樹木已經成材,為更好的解決火患,方便運輸和林地管理,2018年初,楊正林一家又開始忙碌,采路線、協(xié)調群眾、帶工修路……一家人齊心協(xié)力,通過近兩年的努力,楊正林一家?guī)ьI村民硬是在陡峭的山林里完成了40余公里的林區(qū)道路和防火通道建設,政府和林業(yè)部門也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多方爭取資金對林區(qū)道路進行了硬化。
“站在山頂看茫茫綠海,不僅是一種人與自然融合的享受,更是為自己、家人和鄉(xiāng)親們這些年來辛苦付出后的慰藉和自豪。”說到一家人30多年來在造林路上所經歷的酸甜苦辣,楊正林有太多感慨。展望未來,一家人都堅信在這片綠意央然的數嘎梁子上,大家的日子會越來越紅火。
從荒脊梁到生態(tài)美,金山銀山富村民
楊正林今年已經57歲,腿腳也有些不利索,但他仍信心滿滿,因為自己的兒子、女婿經過這些年的磨練,均成長為植樹造林的行家里手。從2016年開始,楊正林人又開始琢磨如何利用好林下資源,為自己和家鄉(xiāng)父老帶來更大收益。他先后在林下種植桔梗、龍膽草等中藥材1000余畝。之后,又在林下試種黃精、白芨等中藥材,并通過試種取得了成功。
【楊正林在整理林下中藥材種植基地】
2020年,楊正林決定擴大種植規(guī)模,于是,自建了黃精苗圃基地60余畝。如今,已完成了林下黃精種植500畝、林下白芨種植500畝,且種植規(guī)模還在繼續(xù)擴大。
長期以來,為讓鄉(xiāng)親們在家門口實現務工增收,到楊正林林場務工的全是本村或鄰村村民,這些年,楊正林支付給鄉(xiāng)親們的荒山承包費和務工工資就有2000多萬元,且從未拖欠,他的信譽程度得到了鄉(xiāng)親們的高度認可。
“我們種樹的地方,全部是都是荒石山,不會影響鄉(xiāng)親們吃飯種糧的好土好田,如今,我和鄉(xiāng)親們種下的4萬余畝杉樹大都已經成林成材,如果僅從經濟方面考慮,現在每畝成材林最保守的收益都在1萬元以上,如果再過十年,這還得翻倍,對于我和鄉(xiāng)親們,這是一筆不小的收入!”看著眼前的山林,楊正林信心滿懷。
曾經的荒山樹木成林,一棵棵大大小小的樹,生機勃勃,長勢喜人,林下種植的藥材正茁壯成長,樹林中穿插的林區(qū)道路、防火通道四通八達……楊正林用三十多年的執(zhí)著與堅守,帶領附近村民把一座座荒山、石山變成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用行動兌現了“種好一棵樹、護好一片林、帶富幾村人”的諾言。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