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1日,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五號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在返回地球57天后,首次與媒體和公眾正式見面。
時隔17年再度飛天并擔任指令長的航天員費俊龍分享了他的心得體會。
費俊龍:我們始終有一顆矢志航天的決心和信心,這是全體航天員時刻準備,為祖國再次出征太空,這個信心和決心是不會變的。
(資料圖)
記者:你這十七年挺漫長的,有沒有想過,我再想想,我還要不要往下進行,有沒有這個時候?
費俊龍:說句實在話,我倒真沒想過,因為特別是當重要任務來的時候,我想的就是說,有沒有我?我能不能去?這是我想的最多的。我從來沒想過我要不要飛?有時候我包括平時走路都會無意識地去看天空。
記者:你看天看什么呢?我們看天最多就看看今天天好不好,有沒有星星。
費俊龍:看天空我就會想在上面飛,就會有這種感覺,就是在上面飛的感覺。我這次回來還做了幾次夢,在恢復過程當中我還在做夢,我還跟我愛人說,說這個任務還沒完成,還在考核,說準備要飛,她說那說明你還想飛。
2022年11月29日,費俊龍、鄧清明、張陸踏上為期6個月的飛天之旅,這是迄今為止執(zhí)行任務時平均年齡最大的航天員乘組,也被網友們稱為“圓夢乘組”。
57歲的指令長費俊龍曾執(zhí)行過神舟六號飛行任務;56歲的鄧清明是我國首批航天員,堅守24年后,終于獲得太空入場券;46歲的張陸是我國第二批航天員,備戰(zhàn)12年,迎來了他的太空首秀。
記者:一個夢想,一個目標,能追求25年的時間,從你自己內心,你自己的原動力是什么?
鄧清明:就是我想飛,我要執(zhí)行這個目標,而且我沒有失敗,我一直在奔跑的過程中,我一直在追光。當你堅持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會發(fā)現很多人在為你而堅持,你的戰(zhàn)友、領導都為你堅持,你要一旦放棄了,別人肯定放棄你了,你會感到這種堅持是有力量的。
記者:你等這個第一次用了12年的時間,在等待過程中,看著自己的同伴、同輩都能夠上天了,也是焦急吧?
張陸:對于我來說,看到我的同批的六位戰(zhàn)友先后去執(zhí)行任務,心里面太多的焦急沒有,小小的也許會有。但是在這過程中,我也沒有一味地去想這些事情,可能更多的還是去做好自己的那一份工作,把自己的訓練做好。所以其實能夠執(zhí)行神舟十五號任務,對我來說我覺得可能就是最好的安排。
神舟十五號飛行任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收官之戰(zhàn),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號乘組與神舟十四號乘組成功“太空會師”,實現航天員乘組首次在軌輪換,中國空間站長期有人駐留時代由此開始。
作為空間站完成在軌建造后到訪的首個乘組,神舟十五號需要完成空間站三艙狀態(tài)長期駐留驗證工作,對航天器運行維護的管理工作量大幅增加。此外,任務還計劃實施了4次出艙活動。
2023年2月9日17時10分,費俊龍和張陸從問天實驗艙氣閘艙門成功出艙。
這是他們首次漫步太空,費俊龍攜帶設備和工具搭乘大小機械臂組合臂在艙段間進行轉移,張陸則沿艙壁爬行至作業(yè)點。
此次出艙任務中,費俊龍和張陸需要在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天和核心艙之間轉移,這是空間站三艙組合體建造完成以后第一次跨三艙的大范圍作業(yè)。他們首先要完成的是夢天實驗艙擴展泵組的安裝工作,按照任務分工,費俊龍負責安裝設備,張陸在艙壁扶手上輔助觀察設備的對位情況,鄧清明則位于艙內機械臂操作臺的位置,密切關注艙外兩名隊友的操作。
順利完成夢天實驗艙擴展泵組的安裝和調試之后,費俊龍需要轉移到天和核心艙,取下節(jié)點艙外工具箱里的腳限位器再回到夢天實驗艙,安裝到指定位置,以便第二次出艙安裝大型設備時使用。費俊龍首次手持大體積的腳限位器和艙外操作臺,進行大范圍轉移,對任務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3年2月10日0時16分,完成全部既定任務后,費俊龍、張陸安全返回問天實驗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這是中國航天員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三艙”作業(yè)。
20天后,2023年3月2日,費俊龍和張陸再次出艙,執(zhí)行空間站外部設備安裝等任務。出艙后,費俊龍和張陸首先借助艙外扶手進行自主轉移到作業(yè)點。爬行過程中,每移動一個扶手,費俊龍都必須依次摘下上一個扶手的兩個安全繩掛鉤,掛到下一個扶手上,反復地摘掛鉤、掛掛鉤,對航天員的上肢力量是不小的挑戰(zhàn)。
費俊龍和張陸第二次出艙要安裝的這個設備,有約20個插頭,這些插頭上有保護蓋,安裝的時候需要先把保護蓋拔下來,再插插頭,插的過程中還要做通電測試。
對于這項任務,費俊龍和張陸有過很多預想,但實際在艙外,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讓他們始料未及。
費俊龍:因為這個設備特殊,它周圍就沒有限制身體的力量。
記者:如果沒有限制身體的話,就靠兩只手,一只手還得固定自己,一只手還得干活?
費俊龍:對,腿還在那里飄著,所以空中你只要一使勁,往上一插插頭人就飄了,相當于杠桿原理,一邊抓住,這邊一使勁,人圍著這個就轉。
張陸:當時他跟我說,你能不能把我的腳抱???我說不行,我抱不住。為什么呢?我只能夠到他的腳面,我夠不到他的腿,因為我人上不去,因為兩個服裝不可能疊加,而且我的手也伸不過去,穿上服裝之后手的長度,只能到這個位置,可能離胸前還不到半米的距離,所以我也只能用單手扶住扶手,再用一個手扶他。
記者:能對他有多大的幫助?
張陸:幾乎沒有幫助,你想想,我用單手去控制我的身體,用另一只手去扶他,我也控制不住。
費俊龍:最后我就是用這個手腕當一個杠桿。
既要穩(wěn)定身體,又要進行精細化作業(yè),對費俊龍的體能消耗非常大,他中途不得不休息幾次。
張陸:費俊龍只用了兩根手指頭,將插頭拔掉,再插上,確實這個過程可能外人體會不到,但是我知道特別特別累。這種累不是說我背個麻袋、挑擔谷子,不是這種累,這種累可能只是短短的一分鐘、兩分鐘,就會讓整個手部肌肉僵硬、酸麻,會讓心率加快。
記者:在太空里,如果人處在一個疲憊和累的狀態(tài),但是工作又沒完的時候,人的感受會是什么樣?
費俊龍:容易著急,因為這項工作完不成下一項工作就等于時間又延遲了。
記者:那你怎么把時間搶回來?
費俊龍:一個是我后邊相對來說,因為有了前面的這個經驗以后,相對后面來說插拔更熟練了;第二個,正好我們兩個要交替的時候,張陸在那等待的時候,我就讓他先回去了,本來他是要來幫忙的,后來我說我一個人干,我讓他回去。如果我還是按照這個來,他來幫忙,做完了再回去,那就一個小時以后,所以我跟指揮說,我說你讓他先回去,我一個人做。
張陸:指令長當時考慮更多的還是,為了保存我的體力,所以讓我盡早地過去上機械臂,只要機械臂上了,我過來之后還是在機械臂上可以幫助到他,如果在那個時候我和他互換了,我消耗了過多的體力可能情況就不一樣了。
幸運的是,在完成所有既定出艙任務后,費俊龍和張陸返回問天實驗艙氣閘艙的時間比預定的提前了一點。2023年3月30日,費俊龍和張陸再次搭檔,執(zhí)行第三次出艙活動,完成跨艙線纜安裝接通任務??缗摼€纜兩頭共有40多個插頭,工作強度和難度比上一次更大。
費俊龍和張陸用之前沒有訓練過的方式成功完成了這次任務。半個月后,2023年4月15日,神舟十五號乘組實施第四次出艙活動,這是神舟十五號乘組的最后一次出艙活動,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個乘組出艙活動紀錄。執(zhí)行此次出艙任務的依然是費俊龍和張陸,鄧清明在艙內支持。
從1998年入選我國首批航天員,24年的時間里,鄧清明曾入選神舟九號、神舟十號、神舟十一號任務備份航天員。當年并肩進入航天員大隊的首批14名航天員中,8人圓夢太空,5人在2014年停航離隊,鄧清明成為當時唯一一位沒有執(zhí)行過飛天任務,卻仍然參加學習訓練和任務備戰(zhàn)的首批現役航天員。
記者:回頭看,等待是什么滋味?
鄧清明:等待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尤其是當你與任務失之交臂,讓你止步于發(fā)射塔架的時候,你的心情有時候還是挺難受的,但是不好受有什么辦法呢?我也沒有別的選擇,我只能是再等待下一次,有眼淚也不能流出來,我始終相信我還有機會,我能放棄嗎?我的家人也跟我一直在堅持,我沒有放棄的理由,必須堅持,我就要去追這個夢。
記者:我們總說一句話,要往最好地去努力,要往最壞的去準備,最壞的準備可能就是追求到底,也許這個夢想都沒有追求實現,你能面對這個現實嗎,如果它發(fā)生的話?
鄧清明:別人也問我這個問題,我當時用一句話回答他了,天空無痕,鳥兒已經飛過,水面無波,魚兒已經游過。其實你只要努力了,你奮斗了,你拼搏了,其實你就有收獲的。
本次任務中,航天員在大小組合機械臂的支持下,由“問天”氣閘艙出艙運送至“夢天”載荷艙作業(yè)點,這是迄今為止航天員乘組到達的夢天艙最遠端。
記者:完成這么多次出艙任務,如果說一兩次可能是期待,那么四次越往后來的時候,會不會覺得這個任務甚至都有重量的一個任務了?
費俊龍:我說句心里話,我倒覺得出艙對我來說好像還是挺愉快,特別是四次出艙完了以后,我覺得好像不太過癮,整個任務過程,我們地面整個訓練可能復雜度比這個還要復雜,但是我整體感覺到這個任務對我來說,可能還不是已經到極限了。
記者:你說的是體力?
費俊龍:無論是體力還是能力,第四次裝完平臺以后,機械臂往回走的時候,正好大臂和小臂最高點的時候,我正好在空間站的正上方,往下看就是空間站,空間站的下方就是地球。那個景象我現在回想起來非常振奮,也很震撼,當時一看空間站在地球的映托下非常漂亮,能看到空間站后面的地球,而且很榮幸,當時我們路過了祖國上空。
記者:按說你都四次出艙了,應該看得夠夠的了。
費俊龍:真的很留戀,也可能是前面三次沒有好好看,最后關門前,我還要好好看看。
記者:你留戀的是什么?
費俊龍:一個是我所有的努力,所有的付出值得,完成任務了,我覺得我在太空中也留下了中國人的足跡,我們空間站建成了。回看我們美麗家園的時候,我覺得我們如果能夠為人類做點事,來生無憾。
張陸:最后一次我就特別認真看了一下艙外的景色,到了最后一刻進入氣閘艙了,心情是依依不舍的,我輕聲地對自己說了一句再見,其實這句再見是對四次出艙任務的一次告別,是對空間站的一次告別,也是對下一次任務的一次期待,再見空間站,所以那一刻我就已經想好了,我還會再回來。
除了四次出艙活動,神舟十五號乘組還完成了6次貨物出艙、15個科學實驗機柜的安裝調試,進行了40余項大型的空間科學和航天醫(yī)學的實驗,創(chuàng)造了多項“首次”:首次在航天飛行過程中,使用雙光子顯微鏡獲取航天員皮膚表皮及真皮淺層的三維圖像;首次在軌驗證斯特林熱電轉換試驗裝置;夢天艙燃燒科學柜中的實驗系統(tǒng)成功執(zhí)行首次在軌點火測試。
繁忙的工作間隙,鄧清明、費俊龍先后在太空過了生日。
張陸:他們的生日都是我設計,第一次過生日是鄧清明,我們從地面帶的水果很有限,蘋果,經過了將近5個月的時間了,蘋果快沒有了,就僅僅只剩下五六個蘋果,所以當時我就把我的蘋果拿了一個,當時鄧清明正好從衛(wèi)生間出來,我就拿著攝像機在那等他,等他出來之后,我說鄧清明,他回頭,我說接著,我扔給他一個蘋果,鄧清明說怎么了,我說生日快樂,當時鄧清明整個人就蒙了。
鄧清明:非常幸福,也非常好。
費俊龍在太空過生日時,張陸用口琴為他吹了一首生日快樂歌,一度懷揣音樂夢想的他,還專門為神舟十五號飛行任務創(chuàng)作過一首歌曲《壯志行》。
記者:都說你愛唱歌,在舷窗里面看到太空樣子的時候,沒高興得唱兩句?
張陸:其實在空間站的時候,對我而言我最愜意的時光,就是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拉上自己睡眠區(qū)的睡簾,打開舷窗,吹著口琴,看著窗外的星星,我沒有過生日,但是我經歷了一次結婚二十周年。5月3日是我和我愛人結婚二十周年,我讓朋友給我用鋼琴編了一個鋼琴曲,寫了四句話,山河遠闊,人間星河,無一是你,無一不是你,我就把這四句話編成了一首歌。當時我就在結婚紀念日之前,錄了一個視頻,說了一段話,唱了這段歌,后來我就把這首歌取名為《思念》,其實這首歌也不僅僅是寫給我愛人,寫給我們結婚二十周年,我更多的是想把這首歌送給所有為載人航天事業(yè)奉獻的科技工作者,為他們所愛的人寫這首歌,也為了我和他們所共同熱愛的航天事業(yè)唱這首歌。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五號乘組順利打開“家門”,歡迎遠道而來的神舟十六號乘組入駐“天宮”。2023年6月2日,神舟十五號、神舟十六號乘組在空間站進行了交接儀式,神舟十五號乘組跑完了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后一程,又把空間站進入應用與發(fā)展階段的第一棒交到了神舟十六號乘組手中。第二天,神舟十五號乘組作別空間站和隊友,啟程返回地球。
記者:離開空間站回來時候心里想什么呢?
鄧清明:非常幸福,我能這么把任務完成,那么健康地回到地面,回到地球的懷抱,見到親人的確是很幸福。我給自己畫了一個完美的句號,我感覺到很圓滿。
記者:你的獲得是什么,這么多年?
鄧清明:我的獲得是我圓了自己的夢,我還要說獲得,我成為我小孩的榜樣,成為我弟弟妹妹孩子的榜樣,我還想獲得一個,以后我能夠成為我孫子和外孫子的榜樣,我希望他能夠像他外公這樣能為某一種事情堅持不放棄,我同時告訴他們人生中總有一種堅持,會等來最美的花開,這是我的一種體會,我覺得我已經等來了一種最美的花開。
2023年6月4日6時33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到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再到空間站進入應用與發(fā)展階段,不到31年的時間里,中國載人航天就實現了“造船為建站、建站為應用”這幾代航天人的夢想。
記者:你們打的基礎是什么樣的,當你想到下一步的時候,你想為他們打一個什么樣的基礎?
費俊龍:空間站在我們手里全面建成,我們想給后面應用與發(fā)展階段打造一個真正可以開始科學實驗的平臺,今后大量的科學實驗真正開始了,我們國家這么一個大的工程在上面真正起到一個很大的作用,造福我們人類。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