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在早上買菜回來的路上摔倒了,結(jié)果老人在路上趴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依然沒有人上前去將老人扶起來。
最后老人掙扎著起身返回了家中,結(jié)果兩天后再次摔倒在了家里的衛(wèi)生間里,這一摔老人直接住進了醫(yī)院,后來因病情加重不治身亡。
在老人死后,老人的女兒感覺十分氣憤,她將自己父親的遭遇上報給了一家電視臺,并受邀參與了電視節(jié)目的錄制。
在節(jié)目現(xiàn)場老人的女兒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憤怒,聲稱如果當時有人幫她父親一把的話,她父親就不會那么早去世。
可隨后登場的一位男嘉賓卻用一個血淋淋的事實“打了那位女士的臉”,并由此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我們在遇到倒地的老人究竟該不該扶?一圈三連,點個關注~
首先登場的是劉女士,她的父親在買菜回家的途中不慎摔倒了,可是偌大的一個鬧市區(qū),人來人往,愣是沒人上前把劉女士的父親給扶起來。
劉老爺子當時可能是被摔得動不了了,所以就一直趴在地上,最后在地上趴了一個多小時,稍微恢復了一些氣力的老人這才勉強爬起來,自己走回了家。
聽到這種事情,我們不禁要問一句:“這個社會到底怎么了?為什么那么多的人在看到倒地不起的老人時,會表現(xiàn)得那么冷漠?!?/p>
那么這件事給劉女士的父親帶來了怎樣的后果呢?幾天后劉女士的父親就在家中再次摔倒,這一次倒下劉老爺子就再也沒能爬起來,直接住進了醫(yī)院,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對此劉女士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不滿,她認為如果當初有個人能拉他父親一把的話,他父親就不會那么早離開人世。
也不會讓自己人生最后一段日子里在醫(yī)院的病床上度過,如果當初送醫(yī)及時的話,也許老人的病就能早一些得到救治,就不會釀成現(xiàn)在的悲劇。
可是事實真的像劉女士說的那樣嗎?如果當初有人把老人扶起來的話,是不是老人就不會去世那么早了呢?
對于劉女士的不滿,節(jié)目現(xiàn)場的主持人也是向觀眾們拋出了一個問題:“如果你看到劉女士的父親倒在地上,你會第一時間上前對其進行救援嗎?”
通過現(xiàn)場觀眾的反饋,我們可以看出絕大多數(shù)人都表示了肯定,他們在遇到倒地的老人肯定是會第一時間上前去扶的。
可是我們也看到有一些人表達了反對的意見,認為不該第一時間去扶,那么他們這種想法又是基于怎樣的理由呢?
在他們眼里,倒在地上的那個老人并不一定就是“好人”,而且老人的身體狀況也不清楚,也不排除老人患有什么疾病的可能。
所以在不了解情況的時候,貿(mào)然上前進行攙扶的話,就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后果,也可能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這種說法雖然顯得有些“冷漠”,但又何嘗不是說出了大多數(shù)人心中的想法呢?這個社會上“好人沒好報”的例子還少嗎?
當然,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內(nèi)心都是善良的,都是樂意向他人伸出援手的,可是有些時候我們不是不想扶,而是不會扶,也不敢扶。
因為有些時候我們的善意會被他人所利用,給我們帶來難以承受的災難。這種擔心并非是空穴來風,有人就曾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第二位登場的嘉賓是一位中年男子,他叫吳偉彪,他為我們講述了發(fā)生在他親弟弟吳偉青身上的悲慘故事,而這個故事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沉默了,也用血淋淋的事實反駁了劉女士的那種說法。
2013年12月31日,吳偉青在騎摩托車經(jīng)過一個上坡路段時,發(fā)現(xiàn)一個老人倒在了路邊,他和另一位好心人一起扶起了老人,并緊急將老人送往了醫(yī)院。
經(jīng)過醫(yī)生的一番檢查,發(fā)現(xiàn)老人身上出現(xiàn)了骨折的現(xiàn)象,而當時情況緊急,吳偉青還為老人墊付了部分醫(yī)藥費,可在老人的兒子趕到醫(yī)院后,卻一口咬定是吳偉青撞倒了老人。
此時的吳偉青也是有口難辯,只好打電話聯(lián)系自己的哥哥,哥哥吳偉彪在得知后也是第一時間報警,當?shù)氐木煲彩堑谝粫r間對現(xiàn)場進行了勘察。
并了解了事件的詳細經(jīng)過,可是還沒等警方的調(diào)查結(jié)果出來,吳偉青就跳塘自殺了,年僅45歲。
吳偉青在自殺前給自己的大女兒打了一個電話,稱那個老人的家人要他賠償20萬,而他根本就沒有撞倒老人,只是把老人送往醫(yī)院就平白遭遇了災禍,他覺得唯有一死才能自證清白。
在吳偉青去世的時候,家中還有一個妻子和三個尚且年少的孩子,就是這么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庭在頃刻間崩塌,留下了孤兒寡母。
那么對于發(fā)生在弟弟吳偉青身上的這件事,哥哥吳偉彪會有著怎樣的看法呢?這件事情背后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
吳偉彪在節(jié)目現(xiàn)場也是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認為老人摔倒了一定不要輕易去扶,否則就會像他弟弟一樣面臨家破人亡的悲劇。
當然這起案件本身是令人唏噓的,可是同時這起案件也存在著諸多的疑點,比如有些人會問了,如果吳偉青沒有撞到老人的話,那他為什么要幫老人付醫(yī)藥費呢?
他又為何要跳塘自殺呢?這不是會讓人認為他是無力償還老人的家人索取的賠償,從而“畏罪自殺”的嗎?
由于事發(fā)地附近并沒有監(jiān)控錄像,所以當時發(fā)生的一切也都無從查起,事情的真相只能通過吳偉青和老人的口述來還原。
根據(jù)吳偉青當時在交警隊的口述,我們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個細節(jié),他在當時駕駛摩托車上坡的時候,是鳴了喇叭的,這時一位從他身邊經(jīng)過的老人就摔倒了。
吳偉青看到有老人摔倒,連忙上前去攙扶,并把老人送往醫(yī)院,而他之所以墊付醫(yī)藥費的原因,是因為他認為自己的鳴笛聲可能對老人產(chǎn)生了驚嚇。
但對于摩托車車身是否與老人有接觸這件事,吳偉青是矢口否認,他十分確定自己的摩托車沒有剮蹭到老人,后面根據(jù)交警隊的調(diào)查,他們也得出了結(jié)論,吳偉青的摩托車確實沒有任何撞擊的痕跡。
而老人卻一口咬定他是被摩托車給撞了,老人的家屬隨即向吳偉青索賠二十萬,每天都給他打很多電話,這讓吳偉青不堪重負,最后選擇了跳塘自殺,而他的生命也永遠定格在了45歲,家中剩下妻子和三個女兒相依為命。
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說到底還是一個法治社會,只要你有證據(jù)能證明自己沒“犯事”,那就不用承擔任何責任,可是吳偉青的死卻讓這起案件變得更加復雜,許多人都開始產(chǎn)生了他是“畏罪自殺”的看法。
可是人死了,這事情還得有一個定論,究竟這件事的真相是怎樣的?到底是吳偉青“畏罪自殺”還是那個老人在“說謊”呢?
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好心人站了出來,深圳有一位78歲的老太太名叫陳觀玉,是當?shù)匾晃恢墓嫒耸?,她在得知了發(fā)生在吳偉青身上的事件后,主動前往事發(fā)地調(diào)查事情真相,她認為吳偉青一定是個好人,而好人不應該受到質(zhì)疑和冤枉。
那么陳觀玉老人會調(diào)查出怎樣的真相呢?隨后老人也出現(xiàn)在了節(jié)目現(xiàn)場,他上來就說了一句話:“吳偉青是個好人,要得到證明?!?/p>
為什么陳觀玉老人會如此篤定呢?她是如何知道事情的真相,然后得出這樣一個結(jié)論的呢?原來在老人到達事發(fā)地以后,經(jīng)過一番打聽來到了受傷老人所在的醫(yī)院,接著向病床上的老人講述了發(fā)生在吳偉青身上的悲劇。
那么在聽到這件事以后,病床上的老人會做出怎樣的回應呢?他究竟是不是在撒謊,是不是故意冤枉吳偉青呢?
根據(jù)陳觀玉老人的講述,在聽到發(fā)生在吳偉青一家人身上的悲劇以后,那個老人一下子就“露出了馬腳”,把自己內(nèi)心的實話給說了出來。
“不是他撞得我,是他送我去的醫(yī)院?!崩先说囊痪湓捯沧屧境錆M疑團的案情開始變得清晰起來,是老人親自編造了這個謊言,污蔑了好人吳偉青。
而老人之所以這么做也有一個難以啟齒的原因,那就是老人的子女不愿支付老人的醫(yī)藥費,便逼著老人編造這么一個謊言,好向吳偉青的家人索取賠償。
正是這么一條謊言,讓一個年僅45歲的中年男人失去了生命,讓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庭走向了破滅,這是何等的悲哀,又該寒了多少好人的心呢?
在現(xiàn)場,陳觀玉老人也說出了這樣一番話:“我希望好人都不會被冤枉,因為我自己本身也是一個老人,如果我有一天也在路上跌倒了,我希望能有一個人過來扶我一把,我不希望人心都變得那么冷漠,這就是我過來的原因。”
吳偉青的清白是得到了證明,可是他這個人卻再也回不來了,現(xiàn)場所有人都不禁感到一陣悲傷,因為吳偉青在哥哥的眼里就是個十足的老實人,而且性格比較內(nèi)向,有什么事情也都喜歡藏在心里,不愿意說出來。
可就是這么一個老實的人,被一個謊言給逼得產(chǎn)生了輕生的念頭,他覺得自己“百口莫辯”,也證明不了自己的清白,便選擇用自殺的方式來證明這一切。
發(fā)生在吳偉青身上的悲劇只是偶然嗎?現(xiàn)實中又存在著多少像吳偉青一樣的老實人呢?在發(fā)生了這樣的事情以后,估計以后所有的“老實人”都不敢再去扶老人了,因為自己的善意有時候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災難。
可是難道我們就只能這樣“因噎廢食”了嗎?難道我們每個人都漠視每一個躺在地上的老人,讓他們?nèi)ァ白陨詼纭眴幔?/p>
換個角度思考,每個人的家中都有老人,有的是自己的父母,有的是自己的爺爺奶奶,我們設想這樣一個場景:如果有一天我們的親人倒在了地上,卻沒有人對他們伸出援手,到那時候我們又會作何感受呢?也許我們又要反過來抱怨這個社會的冷漠了。
但是有時候“扶老人”的代價又太大,大到讓我們普通人難以去承受,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我們又該怎么做呢?能夠有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讓我們在放心扶起老人的同時又可以避免自己遭受損失呢?
在當今社會對“扶老人”這件事產(chǎn)生猶豫的時候,便衍生出了一個“悲劇”,2011年我國衛(wèi)生部公布了一個文件,這個文件的名字叫做“扶跌倒老人技術指南”。
這個消息一出,迅速引來了無數(shù)人的指責,當今我們的社會都在倡導見義勇為、尊老愛幼的正義精神,你發(fā)布這樣一個文件難道不是為有些人的冷漠提供了借口嗎?難道我們在扶老人之前都得先對照一遍技術指南嗎?
那么這個所謂的“扶跌倒老人技術指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根據(jù)指南里的說法,我們在遇到摔倒老人的時候,第一步就是判斷老人的具體情況,如果老人已經(jīng)昏迷的話,應當立刻撥打120急救電話。
而如果老人意識尚且清醒的話,應當上前詢問老人是否有一些危險的病情,防止在扶起老人的過程中對其造成二次傷害。
而如果老人還能嘗試站起的話,應當協(xié)助老人緩慢起立,在旁邊稍作休息并進行觀察,在確認老人身體無大礙以后再離開。
其實在看了內(nèi)容以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不就是一個“技術指導”嗎?它是在教我們應該如何去正確的扶老人,而不是討論該不該扶老人。可即便是這樣一個向大眾普及救助常識的文件都遭到了抨擊,可想而知網(wǎng)友們是多么“嚴格”了。
根據(jù)這份文件,網(wǎng)上迅速流傳起了各種“浮夸”的版本,針對“扶老人”這一事件做出了詳細的指導,那么網(wǎng)友們所總結(jié)出的方法具體包含哪些步驟呢?
第一步就是掏出手機進行錄像,聲明時間地點以及現(xiàn)場的具體情況,然后對著倒在地上的老人問出以下問題。
“您是怎么摔倒的?”“不是我撞得您吧?”,如果老人陷入昏迷的話,就向周圍圍觀的群眾取證,讓他們?yōu)樽约鹤C明。
緊接著在排除了自己的責任后,再拿出一份“扶老人聲明”,詳細記錄老人的身份信息及相關情況,然后讓老人在上面簽字,最后做完這一切以后再把老人給扶起來。
這種做法乍一看起來顯得特別浮夸,而且包含著一些“做作”在里面,可這又何嘗不是保護那些“老實人”最好的方法呢?
當然這種做法我們認為有些時候是不太合適的,因為每個老人的情況不同,有些時候時間就是生命,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救治的話,很可能就會給老人帶來生命危險,所以這種“扶老人”的方法也并不是萬能的。
其實從另一種層面來說,這份“扶老人技術指南”又何嘗不是對社會現(xiàn)狀的一種嘲弄呢?如果人人都這么做的話,那這個社會該是多么的冷漠,那些倒在地上的老人在遭遇這種對待時,又該是多么的失望和無助呢?
到底是什么阻擋了人們行使善意的腳步呢?歸根結(jié)底還是近些年社會上出現(xiàn)了許多的“碰瓷”現(xiàn)象,他們利用人們的善意來對人們進行敲詐和勒索。
正所謂“一個老鼠壞一鍋湯”,正是這些壞人夾雜在那些好人中間,讓我們在面對倒在地上的老人時產(chǎn)生了猶豫,也多了許多顧慮。
如果不扶的話,我們自己的良心上過不去,可如果扶起來的話,我們也最多只能獲得心理的滿足感,不僅得不到獎勵,而且還有可能會惹上麻煩,這種損益和收獲之間的不成正比,在許多時候成為了我們做出選擇的一大阻礙。
因為相較于那種“家破人亡”或者“家財散盡”的悲劇,我們更愿意去接受那些道德上的譴責,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能承受風險的壓力的。
所以,要想保住人們心底的那份珍貴善意,不能只單單靠道德的約束,而是要靠一些獎勵機制和法律法規(guī)的保護。
其實現(xiàn)實中很多人都有這么一種想法,那就是做好事應當受到獎勵和表彰,哪怕這個好事是我們應當做的,也應該對這種行為進行鼓勵和嘉獎。
有時候我們看重的不是那些獎勵,而是心靈上的踏實感和滿足感,這樣我們在遇到類似的需要我們伸出援手的情況時,會更加果斷地伸出我們的雙手,給那些遇到困難的人一點幫助。
而隨著“扶老人”事件的熱度越來越高,社會上也產(chǎn)生了許多針對這一事件的批判和思考,一些保險和基金會也應運而生。
比如有的商業(yè)公司就推出了一種保險,叫“扶老人險”,在購買了這個保險之后,如果你在扶老人的過程中遭遇了麻煩,會由保險公司出面為你解決所有麻煩,所有因此產(chǎn)生的費用也由保險公司承擔。
除了這些保險以外,有些社會群體也成立了“攙扶老人風險基金”,如果有人因為“扶老人”這件事惹上了麻煩,他們會提供盡可能的法律援助。
雖然像保險這種東西聽起來不太好聽,會讓人覺得救人之前自己還要付出代價,但卻實打?qū)嵉乇Wo了一些人的利益。
通過保險、基金會這些東西我們也可以看出當今的社會還是好人多的,人們的這些做法也都是為了保護那些好人不受“傷害”。
尊老愛幼是我們國家流傳了幾千年的傳統(tǒng)美德,扶起倒地的老人本該是一件理所應當?shù)氖拢扇缃駞s讓我們充滿了猶豫。
說到底還是人與人之間出現(xiàn)了信任危機,所以要想改變這種現(xiàn)狀,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讓好人少一點顧慮,讓壞人多一些顧忌。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