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2010年,內蒙古列車被暴風雪掩蓋,1400多人被困26小時,如何脫險

2011年6月28日,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上映了一部名為《雪暴·1814》的電影。影片講述了在特大雪災面前,草原鐵路兒女眾志成城,共同搶險救援,和死神爭分奪秒的故事。

觀眾驚嘆于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的同時,片尾的一句“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更是讓觀眾們心生感嘆,而真實情況遠比電影中描繪的更加驚險。

2010年1月2日,內蒙古自治區(qū)大部分地區(qū)突然遭遇強冷空氣侵襲,氣溫陡然下降9攝氏度左右,內蒙古中西部、華北西部等地區(qū)降溫達到11攝氏度,局部還伴隨著暴雪。

從3日下午2點30分開始,穿越草原用地的“集通鐵路線”部分區(qū)間段的風力達到7級,氣溫下降到零下40攝氏度以下。鐵路沿線有多達72處遭遇雪災影響,受災鐵路里程有85公里,很多地方中斷行車,線路上積雪最厚能達到3.1米。

而與此同時,在內蒙古商都縣車站內,乘客們正在站臺上焦急地等待著1814次列車進站。

當時商都縣內并沒有下大雪,五六級的大風吹得乘客們有些支撐不住,很多人都在發(fā)著牢騷:“這火車怎么搞得,竟然晚點3個小時,我還趕著4號去市里上班呢?!?/p>

下午5點半左右,1814次列車的身影終于出現在了商都車站內,乘客們蜂擁而上,很快就都擠進了溫暖的火車車廂里。

下午6點10分左右,1814次列車從商都車站內發(fā)車,頂著風雪行駛在集通鐵路上。這趟車是從內蒙古包頭開往黑龍江省哈爾濱,之后再返回包頭的車次。

由于是慢車,遇上風雪后在抵達哈爾濱的時候就已經晚點一個多小時了,返回的途中又在距離商都47公里的地方遇到了積雪,所以此時已經晚點將近4個小時了。好在商都距離包頭很近,一個小時就可以抵達。

6點38分,列車隨著鐵路向右側轉彎,但列車卻在轉彎過后慢慢地減速停了下來。

當時列車已經駛出商都車站28公里,位于大東溝和三叉海子中間的位置。從這里往東都是內蒙古東部的草原牧區(qū),西面則是農田,在這片農牧地塊過渡區(qū)域,基本上都是植被破壞嚴重的廢草場,恰好是烏蘭察布風力較大的區(qū)域之一。

列車正是在這里遭遇了積雪沒過鐵軌的情況,一般來說半米以下的積雪不會影響列車行駛,但是只要是肉眼看不到鋼軌就不能繼續(xù)行車了,因為積雪被壓實以后會讓平整的鋼軌出現起伏,很容易發(fā)生脫軌事件。

列車員們?yōu)榱吮WC行駛計劃,只能拿著鐵鍬下車進行人工清雪,列車也就這樣走走停停,一點一點前進著。

6點40分,大東溝至三叉海子區(qū)間段突遇暴風雪襲擊,線路積雪平均可達2.8米。16分鐘后,1814次列車被迫停于集通線28公里300米處。

1814次列車停車的地點在一座只有十多米高的土坡旁的路塹里,北側是較高的土坡,南側是較矮的路基,而這樣的地形是最容易在大風天氣時形成氣旋的。

在暴風雪的影響下,積雪在北側土坡上越堆越高。列車長眼看大雪即將沒過膝蓋,便立刻帶領乘務員,拎著鐵鍬下車開始清雪。

他們本想從兩側開始向前清出一條路來,但是暴風雪突然增大了強度,狂風夾雜著大雪在空中形成了“白色旋風”,列車周圍的能見度甚至只有兩三米,眾人清雪的速度趕不上積雪的速度。無可奈何之下,列車長只能帶著所有人回到了車上。

1814次列車的車高在四米左右,而北側的土坡只有六米多高,擁有15節(jié)車廂的列車底部被迅速灌滿了大雪,僅半個小時,大雪就幾乎填滿了土坡與車廂之間的空隙,讓整列列車都包裹在了大雪之中。

當時列車上共承載了1400多名乘客,如果列車被困在這里,那后果不堪設想。

在多次嘗試清雪未果后,列車在立刻向站臺發(fā)出了求救信號,不過所有工作人員心里都明白,1814次列車是走單線過來的,救援列車是無法在短時間內趕過來的,他們必須在等待救援的途中自救。

列車長通知車廂內立刻停止一切飲用水和食品的供應,將所有食物集中分配。經過清點,餐車內還有十箱礦泉水、少量飲料、兩袋大米、一些肉和副食品。

列車長決定將這些東西做成盒飯,優(yōu)先供應給孕婦、老人、兒童,并通過廣播告知了全車旅客,此時列車正處于被困的情況下,盡力安撫旅客們的情緒。

而在接到求救信號的同時,集通鐵路局就已經啟動了應急救援預案。

他們一邊清理沿途鐵路,一邊利用機車車頭運送救援隊伍,每趟帶50個救援人員,從18點48分開始,到21點30分之間不停往返于暴風雪中,晚上10點鐘時,共有350人在同時進行清雪救援。

也正是這時,1814次列車再次傳來了噩耗——車上的水和電已經消耗到了極限。

當時鍋爐已經處于缺水狀態(tài),為了保證暖氣供應,列車員只能下車采雪,回來融化了之后將雪灌入鍋爐內用于水暖循環(huán)。而由于列車長時間的???,車上的蓄電池早已枯竭,10點鐘的時候全車都陷入到了一片黑暗之中。

熄燈之后,全車乘務員都不敢睡覺,密切關注著車內的旅客安全。有一個女孩在熄燈不久后突然暈倒,乘務員們緊急處置之后發(fā)現她是因為在車廂內因擁擠缺氧而導致的昏厥,列車長隨即為女孩安排了臥鋪車廂休息。

晚上11點左右,事發(fā)地風力達到了8級,氣溫下降到了零下42度,給救援工作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救援人員們剛剛清理好的線路很快就會再被大雪掩埋,暴風雪筑起的雪墻與1814次列車車身之間只留出了能讓一個人勉強通過的小縫隙。減員人員們只能采用單邊接力,兩頭推進的方式,一點點擴大縫隙寬度。

1月4日凌晨4點,烏蘭察布地區(qū)以及周邊所有旗、縣的警力全部被調動出來,一同從兩邊趕往1814次列車被困地點,為車上乘客輸送物資并進行清雪工作。

凌晨6點,1814次列車已經完全被雪埋住了,中部車廂幾乎已經看不到車頂了,尾部車廂情況較輕一點,但是也積雪厚度也在3米以上。

根據這一情況,救援指揮部在商討之后決定,采用列車解體牽引的方式,把1814次列車的車廂全部拆開,一節(jié)一節(jié)往外帶。

凌晨6點18分,列車第一次進行解體,車尾的七節(jié)車廂被率先拉走,跟著牽引機車回到了商都站。

上午9點40分,列車進行了第二次解體,車頭部分的四節(jié)車廂被拉到賁紅站,此時只剩下了列車中部被掩埋得最為嚴重的4節(jié)車廂了。

武警支隊的官兵們迅速接管了救援任務,在上午10點左右,武警們從車尾右側向前,挖出一條寬80厘米,高兩米左右的通道,把車廂露出來,然后再一點一點沿著車廂外壁將積雪都清理掉。

最困難的是清理車底的積雪,武警們需要爬進車底一點一點將積雪摳出來運走,有一些空間狹小的的地方,根本無法使用工具清雪,他們就直接用手將雪拋出來,然后用床單運走。

武警戰(zhàn)士們說:“當時天氣特別冷,清雪的時候手腳都已經被凍得沒有知覺了,而且我們接到任務的時候天還沒亮,連早飯都沒顧得上吃,隨身帶的面包和礦泉水都已經凍到咬不動了,但是我們必須堅持住,因為還有很多群眾沒有被救出來?!?/p>

終于,在現場救援人員們的不斷奮斗之下,最后四節(jié)車廂終于在1月4日下午4點10分脫困,并順利駛離被困現場。整列列車上的全部乘客,沒有一個人受傷或挨餓受凍,因為在第一次撤回的7個車廂內的僅1000人回到商都車站之后,鐵路方面就已經將所有乘客安頓好了。

在這場與風雪的搏斗中,只有集通鐵路部門參與救援的隊伍有201人受傷,22名職工嚴重凍傷,甚至有2人被送到醫(yī)院急救,1人險些被截肢。在災難面前,救援人員永遠都是將自己的安危放在群眾的安危之后。

當晚8點40分,被困26個小時的1814次列車重新啟程,安全抵達包頭車站。這場人與風雪的較量,最終還是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后來,這件事也被鐵道部文聯看重,在一年后拍成了劇情電影,讓所有人都感受到了當時事故的真實情況。

關鍵詞: 救援人員 一點一點 烏蘭察布 求救信號

責任編輯:Rex_01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