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輩子,什么都能丟,唯獨健康不能丟。
一旦家里有人生了重病,那全家人的生活都會陷入困苦之中。
富裕的家庭是如此,普通家庭更是如此。
譚克軍本有一個溫馨的四口之家,日子雖然清貧了點,但還算其樂融融。
但自從2009年妻子忽然昏倒之后,這個家僅有的一點點美好全都一去不返。
妻子已經(jīng)是尿毒癥晚期,除了換腎,再無其他可以救命的方法。
換腎?換誰的腎?誰又愿意將自己的腎給了陌生人?
譚克軍思來想去,只有自己能當這個人。
于是,年近40歲的譚克軍,割了自己的一個腎,期望著能給辛勞的妻子續(xù)命。
這個對妻子情深義厚的大愛之舉,讓譚克軍一時成為全國聞名的“模范丈夫”。
可惜天不假年,妻子最終續(xù)命失敗,留下了譚克軍和他們的一兒一女。
這個聽上去感人至深的故事,是不是應該有一個比較美好的結(jié)局?
這個對妻子如此深情的丈夫,是不是應該一直都是大家眼里的好男人?
但如今,13年過去,當年重情重義,被人們贊不絕口的譚克軍,卻活成了另一幅模樣。
兒子指著他罵禽獸不如。
留守身邊的女兒也對這個父親失望透頂。
究竟是兒女們不孝,還是另有隱情?
割腎救妻,自我陶醉
故事要從2005年說起。
那一年,譚克軍帶著一家老小來到長沙謀生。
因為文化程度不高,夫妻二人只能在工地上做些雜活。
雖說掙的都是辛苦錢,但也比在家務農(nóng)強多了。
兒子十分聽話懂事,一家人的日子和和美美,一天比一天好。
幾年后,他們的女兒出生了,譚克軍和妻子更有干勁了。
他們齊心努力,共同發(fā)誓,一定要給兩個孩子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未來。
因為帶孩子操勞,工地的工作勞苦,妻子經(jīng)常抱怨身體不舒服。
她常常感覺疲憊不堪,睡再多的覺都感覺睡不夠。
譚克軍并沒有往心里去,只交代她多休息。
他們不會想到,這小小的病癥之下,已經(jīng)隱藏著一個巨大的禍患。
2009年的那一天,妻子累倒在工地上,工友們慌忙把她送到醫(yī)院。
大家都以為,這是一次因為勞累過度引發(fā)的暈倒,沒有什么大事。
但檢查結(jié)果一出來,他們才發(fā)現(xiàn),事情根本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簡單。
“你妻子的病情太嚴重了,尿毒癥晚期!
此前就應該有預兆,你們怎么不早點來看看呢?
到現(xiàn)在這個階段,我們也無能為力!
除非找到合適的腎源,能給你妻子換腎!”
醫(yī)生的話,讓譚克軍怔在當場。
“早有癥狀和表現(xiàn)”,怪不得妻子總說累,總也睡不夠。
都是自己一直疏于對她的照顧和關(guān)心,才釀成如今這個結(jié)局。
“都怪我!”悲痛和愧疚在譚克軍的心里翻江倒海。
為了彌補妻子,譚克軍做了一個決定——割腎救妻!
可是妻子已經(jīng)病入膏肓,譚克軍剛剛做完手術(shù)取下腎臟,妻子就撒手人寰!
妻子沒了,自己的腎沒了,錢也沒了。
人到中年,他落得人財兩空,生活一下子沒了希望。
譚克軍無法接受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加上兩個孩子尚小,心里的苦無人訴說,只能終日借酒消愁。
也是從這個時候,譚克軍開始酗酒。
他每天渾渾噩噩,仿佛行尸走肉,連工作都變得漫不經(jīng)心。
工友們看不下去了,紛紛勸他:
“老譚啊,人總要向前看的,你不能老這樣喝酒啊,這樣對不起你死去的老婆!”
聽到這話,譚克軍忽然哭了起來:
“我怎么對不起她了?我為了救他,還把一個腎割給了她!”
他終于把憋在心里多時的秘密吐了出來,這讓一旁的人大為吃驚:
原來,平日里其貌不揚的譚克軍,竟是如此有情有義之人!
于是,譚克軍割腎救妻的故事就在街坊鄰里傳開了。
(譚克軍朋友評價譚克軍)
所有人看到譚克軍,都忍不住夸他是模范丈夫;
工地的老板不僅沒有因為他喝酒耽誤工程而處罰他,反而給他漲了300元的工資;
社會上的一些愛心人士聽到這個故事,紛紛為他籌集善款…...
他成了全國文明的模范丈夫。
這一下,譚克軍好像感受到了“不勞而獲,皆是美譽”的快樂。
但沒有人知道,這個從他嘴里吐出的“割腎救妻”,只不過是個美麗的謊言。
他自我陶醉,眾人蜂擁歡呼。
貪酒嗜賭,父子決裂
人是有惰性的,長期飲酒,上班時間偷懶摸魚,竟也有一小筆收入,走到哪里都被人豎起大拇指……
譚克軍開始飄了,還迷上了賭博。
初嘗贏錢樂趣的譚克軍,以為自己會是上天的寵兒,就這么一路贏下去。
但是賭博這個東西,就像是開滿鮮花的泥潭,不過是引你越陷越深罷了。
很快,譚克軍就開始輸錢。
他不僅把贏的錢都送了回去,還輸光了家里的老底。
“模范丈夫”的紅利,總不能吃一輩子。
老板實在無法忍受,無奈解雇了他;
親戚鄰居看到他這個樣子,開始厭惡他;
就連自己的兒子,都厭煩他終日花天酒地。
左勸右勸,父親卻總是聽不進去。
久而久之,父子之間的感情便出現(xiàn)了裂痕。
而矛盾的爆發(fā),是因為譚克軍動用了一家人的活命錢。
譚克軍被老板解雇后,身體大不如前,所以一直沒有外出工作。
一家三口人,全靠14歲的大兒子在餐廳做服務員的工資過活。
兒子累死累活,每個月只能掙1500元,僅夠一家人緊巴巴地日常生活。
因為還沒有成年,大兒子譚彬的工資卡,是綁在父親譚克軍名下的。
家里的老底已經(jīng)輸光了,譚克軍竟然把歪心思打在了兒子的工資上。
(譚彬接受電話采訪)
譚克軍偷偷摸摸把里面的幾千塊全部取出來后,又逍遙了一把。
他不僅繼續(xù)打牌賭博,還在外面找了個女人。
譚彬早就對父親“紙醉金迷”的生活不滿,這一次,積怨徹底爆發(fā)。
“你哪兒配做個父親!簡直就是個禽獸!”
譚彬指著譚克軍的鼻子大罵,眼里盡是憤怒和蔑視。
譚克軍哪里能讓兒子這般辱罵,先上去給了兒子一巴掌,緊接著拳打腳踢起來。
這一次動手,徹底寒了兒子的心。
父子二人吵完后,譚彬直接帶了些隨身物品離開了家。
這一走,就再也沒回來過。
家里只剩下了女兒和譚克軍自己。
家里忽然少了個人,譚克軍心里覺得空落落的。
他忽然意識到,是自己錯了。
兒子已經(jīng)離家,但家里還有女兒要照顧。
自己還是要打起精神來,好好生活下去。
因為常年喝酒,譚克軍的雙手有時會不自覺地顫抖,導致他無法找到一份正兒八經(jīng)的工作。
于是,他帶著女兒回了老家,在老家盤了一處店鋪,做起了賣菜的小生意。
生活終于步入了正軌。
盡管譚克軍還是會每天飲酒,但是已經(jīng)戒了賭,也能把心思放在生意上。
父女二人的日子,是越來越好了。
父親做的這一切,女兒譚雅欣都看在眼里 。
她感激父親這十幾年來含辛茹苦將自己撫養(yǎng)成人,父親割腎救母的事情,她也銘記在心。
所以在父親病倒的時候,是小女兒譚雅欣,在身邊不離不棄地照顧著。
真相大白,人間鬧劇
2021年8月,譚克軍在干活的時候忽然暈倒。
女兒急忙從學校趕回來,準備帶父親去醫(yī)院檢查。
本來已經(jīng)迷迷糊糊的譚克軍,聽說要去醫(yī)院,連忙擺手拒絕,說什么也不肯去。
忽然暈倒可不是小事,萬一有個三長兩短,這讓才15歲的女兒可怎么辦?
譚雅欣想來想去,還是撥通了120的電話,讓醫(yī)務人員把父親送去了醫(yī)院。
(譚克軍被送去醫(yī)院)
檢查后發(fā)現(xiàn),父親是因為貧血暈倒的。
而醫(yī)生正準備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檢查時,譚克軍又慌忙拒絕:“輸點血就好了,以前也是這樣。”
譚雅欣以為,父親貧血是當年割腎救母落下的病根,于是更加心疼父親。
回到家后,譚克軍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吃了就吐,連水都喝不了幾口。
之前的壯漢一下變得瘦骨嶙峋,憔悴不堪。
這時候,譚雅欣的高中錄取通知書已經(jīng)到了很久。
她卻因為要照顧父親,遲遲未去報到。
每天,譚雅欣要做飯、洗衣,給父親喂飯喂藥,照顧他的日常起居。
(女兒照顧譚克軍)
可是,盡管如此悉心照料,譚克軍還是日漸消瘦,面色蠟黃。
這么下去不是辦法,還是得去醫(yī)院。
譚克軍強烈反對,怎么都不肯去。
譚雅欣實在沒轍,再次撥通了120,又請來了社區(qū)的工作人員。
一行人一頓操作,硬是把譚克軍抬上了救護車。
到了醫(yī)院,譚克軍一言不發(fā),對于醫(yī)生的檢查更是百般不情愿。
于是,又被一頓強行操作。
譚雅欣特意去找醫(yī)生,告訴對方父親曾經(jīng)割過一個腎,并且詢問這次的貧血,是否跟之前的割腎有關(guān)。
醫(yī)生聽完有些疑惑,又拿起譚克軍的CT片子看了看,說出的話讓譚雅欣大吃一驚:
“兩個腎都在,右腎完好,左腎有些萎縮。”
(醫(yī)生解說譚克軍檢查結(jié)果)
這怎么可能呢?父親不是在十幾年前割了腎給母親的嗎?會不會弄錯了?
是弄錯了,只不過,錯的是譚克軍。
他從來就沒割過什么腎,那個美好的故事,只不過是他酒后的一句胡言而已。
那年妻子離去,是因為腦溢血。
因為平日里對妻子疏于照顧,譚克軍總覺得妻子的離去,有自己的一部分責任。
對于妻子離世的愧疚,成為他心中的一道坎。
帶著這份愧疚,譚克軍開始了他的墮落生活,以醉酒來掩飾內(nèi)心的惶恐不安。
當被問到,“你這樣怎么對得起去世的妻子”的時候,譚克軍找到了一個自我疏解的方法:
美化自己,掩蓋愧疚。
借著酒勁,譚克軍說出騙了所有人的謊言:
“我割腎救了自己的妻子?!?/p>
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這一騙,就騙了13年。
原來一切都是假的。
“對不起,我騙了你們?!?/p>
說完這些,譚克軍的語氣竟然顯得輕松起來。
(譚克軍道歉)
也許在他的心中,說出這些話就像是落下了一塊大石頭,他再也不用裝成人們口中的模范丈夫了。
而女兒聽完這些,愣在當場,不知所措。
愧對女兒,求助兒子
譚雅欣這才恍然大悟:
從來沒有看到過父親身上的手術(shù)刀疤;
每次提及母親,父親也是含含糊糊閃爍其詞;
原來自己辛辛苦苦照顧的父親,竟是這樣一個騙子!
而哥哥譚彬早就知道了真相,才會憤然離去;
街坊鄰里知道后,也都在背后指指點點,說他無恥。
把一切都想通了的譚雅欣,雖然失望,卻選擇了原諒。
不管怎么樣,他還是那個把自己養(yǎng)大的父親,自己最親的人。
(譚克軍與女兒)
可是,父親這一“作”,把自己的上學路給作沒了。
已經(jīng)錯過了高中學校的報到時間,這個學還能上嗎?
女兒看著錄取通知書一籌莫展,譚克軍的內(nèi)心難受極了,他一定要做些什么。
思來想去,他只能求助于社會,那個曾經(jīng)被他欺騙過的社會。
他撥通了電視臺的電話。
了解到情況后,電視臺的調(diào)解人員帶著譚克軍父女二人來到了學校。
學校聽完這個故事,了解到譚雅欣的不易,決定破格讓她入學。
父女二人欣喜之余,又陷入了惆悵:學是能上了,學費去哪里湊呢?
為了給譚克軍看病,家里早已入不敷出,拿不出學費了。
若是學費湊齊了,女兒去上了學,誰又能來照顧自己呢?
這時,他想到了多年前出走的兒子。
兒子還會認他這個父親,認家里這個妹妹嗎?
不管怎樣,都要試一試。
電話撥通,聽到哥哥的聲音,妹妹譚雅欣忍不住大哭起來。
哥哥在14歲時輟學讀書,妹妹在15歲的時候也徘徊在沒有學上的邊緣。
命運對他們來說,是如此不公。
但是一家人,就是血濃于水,怎么也分割不了的。
一開始并不愿意回家的譚彬,為了妹妹,最終同意回家。
雖然學費他也無法承擔,但是由他來照顧父親,妹妹就可以去上學了。
最終,是電視臺的調(diào)解員為譚雅欣墊付了學校費用,她才得以順利上學。
鏡頭前的譚雅欣,終于笑了。
(調(diào)解員與譚雅欣)
她表示,自己一定會好好讀書,日后好好工作,盡早把錢還給調(diào)解員哥哥。
故事到這里就告一段落了。
一句酒后狂言,騙了所有人。
但這個謊言對于自己來說,卻永遠像一塊巨石壓在身上,讓人直不起腰來。
辜負了兒子,又差點毀了女兒。
譚克軍為了心里的那點虛榮,著實付出了不少代價。
好在,一切終歸水落石出,所有人也都看清了真相。
希望日后,譚克軍能老老實實做人,彌補一雙兒女因他受到的苦楚。
做人,還是要實實在在
謊言,是人間鬧劇的罪魁禍首。
說謊的人,一邊享受著謊言帶來的虛假美好,一邊承擔著隨時被人戳穿的風險。
終日活得惴惴不安,小心翼翼,畏畏縮縮。
一個謊言說出口,要用千萬個謊言來圓。
就像譚克軍,為了圓自己“割腎救妻”的美好謊言,編織了妻子的死因。
他對著親人朋友,一遍又一遍地不斷撒謊,來美化自己的“義舉”。
巴爾扎克說:“遵守諾言就象保衛(wèi)你的榮譽一樣。 ”
一旦謊言被識破,一個人身上的信譽、榮譽都會隨之消失殆盡,只會落得家人朋友避而不及的下場。
所以啊,做人,還是要實實在在,簡簡單單,有一說一。
如此,人生才能沒有負擔,坦坦蕩蕩地活著。
作者:朱小鹿&一薈兒
關(guān)鍵詞: 自我陶醉 這個故事 實實在在 檢查結(jié)果 街坊鄰里
責任編輯:Rex_01